對於許多希望在國外工作的求職者來說,台灣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多姿多彩的自然美景以及獨特的職業機會。我們採訪了澳大利亞籍英語教師 Adrian Moore,他分享了在台灣生活和教學的經歷、來台原因、學到的心得,以及如何適應這座迷人的島嶼生活。
「如果你沒有感覺像個笨蛋,那就代表你還沒做對。」- Adrian
為什麼選擇台灣?
Adrian 的旅程始於對語言與文化的深厚熱愛,以及想要全心投入學習中文的渴望。台灣這個地方脫穎而出,成為他的理想目的地,不僅能學習語言,還擁有獨特的山海景觀、政治與文化魅力。他在疫情前的一次訪台經歷留下了深刻印象,讓他決心要回到這片土地。
「我想在一個可以完全沉浸於中文環境的地方學習。台灣不僅適合學習語言,還擁有美麗的山海景色、政治和文化交融。」
然而,隨著新冠疫情的爆發,移居到台變得更加複雜。唯一能在疫情期間留在台灣的方法就是擁有一份就業合同,而教英語便成為最容易實現的選擇。
「疫情期間,唯一能留在台灣的方法就是擁有就業合同,因此教英語是最簡單的選擇。」
意想不到的文化差異
在台灣生活,讓 Adrian 深刻體會到一些意料之外的文化差異。他很快注意到台灣文化與西方個人主義的鮮明對比。在台灣,人們往往傾向於避免突出自己,這種心態與西方的常態恰恰相反。這種文化差異深刻影響了他與學生及同事的互動方式,並讓他對台灣人處理生活與人際關係的方式產生了新的敬意。
「台灣的文化與西方的個人主義真的很不一樣。」
對 Adrian 而言,教導台灣學生既充滿挑戰又收穫滿滿。在西方教育中,創意和獨立思考往往受到鼓勵,但他發現許多台灣學生在開放性思維和創意表達方面有困難。這使他的教學工作更有意義,他努力鼓勵學生嘗試小規模的創意冒險,探索新的表達方式,從而培養他們的自信與好奇心。
「在西方教育中,學生通常被推動去創造和獨立思考,但在這裡,孩子們對於開放性思維和創造力往往感到掙扎。」
克服語言障礙
對 Adrian 而言,適應台灣的日常生活並非毫無挑戰。在台北以外地區,英文服務的有限性讓他在銀行業務或處理政府事務等日常任務中面臨更多困難。瀏覽政府網站、獲取醫療服務或找到正確的幫助,在缺乏流利中文的情況下尤為困難。儘管如此,他發現耐心與學習意願是克服這些障礙和適應台灣生活的關鍵。
「瀏覽政府網站、獲取醫療服務,甚至找到適當的幫助,沒有流利中文真的是一大挑戰。」
對於考慮來台灣教書的人,Adrian 提供了一些實用建議。儘管政府已經讓外籍人士來台更為容易,但他強調經驗可能因學校而異。他鼓勵新手不要因第一份工作不適合而氣餒,並提醒他們要保持堅持,直到找到合適的機會。
台灣教育產業現況
台灣的學生人數從2013年的4,859,558人下降到2023年的4,042,175人,過去十年的歷史數據顯示學生人數呈穩定下降趨勢,這也與全國普遍存在的出生率下降相一致。
近年來,台灣的出生率急劇下降,2023年的新生兒人數降至約135,570人,創歷史新低。過去五年這一趨勢持續穩定下降。
隨著學生人數減少,學校不得不在人口較少的地區關閉或合併,以維持效率。這引發了教師對於可能出現過剩的擔憂。
過去十年,台灣的教師人數經歷了顯著的波動,反映了教育領域的變化。從2014年到2017年,教師人數急劇下降,從約303,113人減少到293,554人。這一下降與學生人數減少密切相關,而學生人數的減少則受到台灣持續低出生率和學校入學人數下降的影響,導致教師需求減少。
然而,自2017年起,這一趨勢開始逆轉,教師人數穩步增加。到2023年,教師總數回升至303,963人以上,顯示出顯著的復甦。這一增長可歸因於台灣的教育改革及提升教學品質的努力,例如縮減班級規模,並更注重 STEM 和英語等專業學科。此外,台灣對英語能力的重視也促使外籍教師需求增加,以幫助學生提高全球競爭力。
教師人數的回升顯示出一項策略性舉措,即在學生人口減少的情況下仍能維持高品質的教育。雖然城市地區受益於更好的資源和人員配置,但偏遠地區的學校在留住教師方面仍面臨挑戰。
台灣各地學校的分布顯示出顯著的區域差異,例如新北市和台北市等城市中心共擁有多達2,500所學校,而偏遠地區,特別是東部和中部地區,學校數量僅約200至300所。這種差異突顯出人口較少地區所面臨的挑戰,因為學生人數較少導致教育設施的數量不足。
這幅地圖反映了城鄉之間的差距,顯示城市地區在學校和教育資源方面相對完善,而農村社區可能在教育機會的可及性和公平分配上面臨困難。解決這些不平衡需要針對性的政策、基礎設施投資以及支持資源不足地區教育的策略,確保所有學生無論地區差異,都能獲得高品質的教育。
台灣英語教學產業的未來
展望未來,Adrian 認為英語教學是一個將持續發展的行業。由於其入門門檻相對較低,該行業一直保持穩定,而他相信台灣對英語能力的重視在短期內不會減弱。這一點也得到了政府努力提升全國英語能力以增強全球競爭力的支持。
儘管出生率下降及入學學生減少,但教育系統的政府改革維持了對教師的需求,顯示出積極且健康的趨勢。台灣政府已將英語作為長期教育戰略的一部分,通過「2030雙語國家政策」等計畫,目標是將台灣轉型為一個雙語國家。這確保了英語教學在未來數年內仍然具有重要性並持續需求。
「教英語在台灣是一個很大的行業。儘管教師的留任率不高,但只要有學歷,開始教英語相對容易。」- Adrian
英語教學產業也可能隨著學校整合先進的學習方法和數位工具來提升語言教育而不斷演變。這個行業將繼續成為外國人來台工作的重要入門途徑,不僅提供專業發展的機會,還讓他們有機會體驗文化交流與個人成長。
對 Adrian 而言,在台灣教英語遠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段文化探索、個人成長和職業挑戰的旅程。